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垃圾分類,一般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等一系列的活動。
如何做好這些工作?看起來簡單,但好像又沒那么容易。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有害垃圾,有人可能不太清楚,上海甚至還采取了“干垃圾”“濕垃圾”的分法,更有人傻傻分不清。
如何有效推動“垃圾分類”政策落地操作?讓大家花了不少心思,我們可以把流程拆解一下:
(1)居民分類環節。這個環節是基本前提,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在做分類時,是否遇到來自意識與認知上的挑戰。比如,每當自己要處理紛繁復雜的垃圾時,意識上受慣性的影響,心里有十萬個不愿意,同時在“垃圾的分類”知識認知上,也充滿困擾,不知道怎么分。
解決這一步的關鍵在于,我們要提升環保的意識與認知,真正深刻體會與理解環保的重要性,通過互聯網、電視、廣播、報刊等公眾傳媒與公共活動空間的宣導,把環保的行為落實到工作與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這個過程需要時間的沉淀。
或者由某個重要事件引起的廣泛關注與全民科普。比如,新冠疫情引起大家對戴口罩的普及。
(2)投放環節。這是大家比較頭疼又是關鍵的環節,居民對于如何合理投放而煩惱,主管部門對于如何引導居民合理投放而提出各種解決方案,涌現出很多創新的做法:
有手法創新,居民不用自己投放,主管部門專門派人來收取;有模式創新,居民擔任監督員,自己的社區自己做主;也有工具創新,在社區安置智能投放箱,高效識別垃圾分類與投放問題等等。
(3)回收環節。投放完就是回收環節了,我也一度擔心,我們好不容易在社區把垃圾分好類,回收時,會不會又把所有垃圾整到一起了?所以,“垃圾分類”問題需要的是全鏈條的解決方案。
環保再生環節。前面也有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我們處理好有害垃圾之后,其他垃圾的環保再生也是重要的內容,常見的廢舊紙皮、廢鐵、塑料瓶等物品,都是環保再生的資源。比如,被回收的塑料瓶被清洗干凈后,瓶蓋、瓶身和外包裝塑料紙分離,塑料切片、抽絲、冷卻集絲,生成紗線最終可以織成面料,可以做成衣服或其他布品。
上一條 :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32) 下一條 :北京熱力陸續啟動試水打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