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破解了人文精神與科學技術融合的量化難題,極大拓展了科學研究的人文價值,讓科技真正成為促進人類社會正向發展的動力。同時,人工智能對于海量數據和應用場景等方面的需求,進一步在資源獲取、知識生產和成果評價方面推動科研范式向更加開放包容的方向發展,提高了科學研究的公平性。
經濟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全面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成功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今年3月出版的《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系統全面反映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科學體系、實踐要求。認真學習領會這部重要著作,對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科學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要確保我國在人工智能這個重要領域的理論研究走在前面、關鍵核心技術占領制高點。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斷深化對發展人工智能重大意義的認識,積極推動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共生演進、融合發展,助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時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保障。在“十四五”收官的關鍵一年,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理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發展特征,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高質量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時代發展大勢,創造性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新時代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深刻闡明了國家安全與現代化建設之間的關系,豐富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時代內涵。新征程上,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以高水平安全護航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習近平經濟思想在形成和發展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系統化的經濟學說”進程中,彰顯出鮮明的理論品格,即十分注重突出新概念、新范疇的先導作用,以“術語的革命”帶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推動構建起現實依據堅實、學理基礎深厚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大廈。
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這個“全體”、這個“共同”、這個“富?!?、這個“社會主義現代化”,被賦予更為寬廣、更為豐富、更為包容、更為具體的思想內涵,也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超越機械論的客體化思維,賦予自然主體性價值,在價值重構上強調自然價值是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生態優先基礎上的生態價值轉化理論;在增長理念和方式上,矯正西方增長理論的“生態盲視”,注重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協同性,形成了基于生態內生動力的增長論;摒棄“市場萬能論”,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治理體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通過制度創新實現系統性變革,開創了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關系表達的全新范式。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