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位于北京西北郊區,元明清時期是皇家狩獵避暑的地方。1949年,香山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從此香山與中國革命結下不解之緣。
這些客人是誰呢?他們是由毛澤東率領的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他們于1949年3月25日進駐北平,將香山作為駐地,對外稱“勞動大學”。
說到這里,你可能有疑問了。一般機關和軍隊進入新的城市,都會駐守在市中心,中共中央為何選擇了偏遠的香山呢?其實,這是中共中央結合當時形勢,謹慎考慮后做出的選擇,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便于防守:當時北平剛剛和平解放,敵情相當復雜,香山距離城區較遠又與西山相連,易于警衛,便于防空。二是便于調整管理方式:中國共產黨長期處于農村,進城后客觀上需要熟悉城市生活和管理方式。三是便于解決房屋困難:當時,城內傅作義的軍事機關還沒有完全撤離,房屋較少且環境復雜,而香山有慈幼院3000多間房屋可供使用。
基于這三點考慮,香山成為中共中央進入北平的第一站,而毛主席就在香山的雙清別墅辦公、居住。
初到雙清別墅,毛主席看到這里有山有水、樹木蒼翠、環境優雅,高興地說:“這個院子不錯呀,比西柏坡的還大還漂亮。”從1949年3月25日到9月21日, 毛主席一直居住在這里。雙清別墅也因此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1949年4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上簽字,國共和談破裂。當晚,黨中央決定發動渡江戰役。在接下來的幾天內,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勢如破竹之勢攻入南京。
1949年4月下旬的一天,秘書興沖沖地走來,遞給毛主席一張《進步日報》說:“報告主席,南京解放的捷報出來了。”主席接過報紙,坐到雙清別墅的六角紅亭邊,從頭到尾認真地閱讀起來,讀完后思緒萬千,激情澎湃。“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就寫于此地。
南京解放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派劃江而治的美夢,標志著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為建立一個人民的共和國鋪平了道路。六角紅亭也從此成為革命的象征。
雙清別墅不但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也記錄了毛主席與家人生活的幸福時光。就在這座紅亭中,他曾同愛子毛岸英坐在瓷鼓凳上親切交談,同女兒姣姣一起看相冊。
那時,毛主席與子女見面的機會很少,毛岸英來看父親,毛主席親切地詢問他學習、工作情況,兩人談得正高興,攝影師徐肖冰悄悄地走過去。毛主席覺得有動靜,朝徐肖冰這邊轉了一下頭,就在這一瞬間,相機的快門響了,一張充滿天倫之樂、父子之情的珍貴照片便留存了下來。
新中國成立后,全國一顆紅心跟黨走,團結一致,中國發展的新局面逐漸打開,美好生活也走進了千家萬戶。香山雙清別墅,也見證了黨和人民數十年的奮斗歷程。百年恰似風華正茂,藍圖還待你我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