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手槍,見證了人民軍隊的誕生,承載著堅如磐石的信念信仰。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陳列展廳里,存放著一支警用型德國毛瑟短管M96手槍,口徑7.63毫米,長26.3厘米,槍管長10厘米;手槍彈匣一側刻有“南昌暴動紀念 朱德自用”的字樣。
朱德就是拿著這支手槍,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這支手槍因此被稱為“中國革命第一槍”。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宣告失敗,大批中國共產黨黨員和工農群眾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為挽救中國革命,7月中旬,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決定,將部隊向江西南昌集中,準備起義。
時任中共南昌起義前敵委員會參謀團成員的朱德,充分利用他與滇軍高級將領的老同學、老同事的淵源關系,靈活地開展統戰工作,有效掩護了起義領導機關指揮起義、參戰部隊投入戰斗。
起義準備期間,朱德設法爭取了南昌駐軍的一些軍官,并通過各種關系了解到南昌市及其周圍地區兵力部署,精心繪制出標明軍事要點的南昌市區圖。當擔任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書記的周恩來秘密抵達南昌時,朱德向他詳細匯報了南昌敵我雙方的情況。
起義前夕,朱德按計劃設宴款待南昌駐軍兩個團長,又通過打牌、閑談等方式牽制他們。晚上9點多,駐軍的一個副官來報:賀龍部一個副營長告密,說共產黨將要發動起義。兩個團長聞訊起身即走。朱德立刻趕往起義總指揮賀龍處通報叛徒告密一事,前敵委員會當即決定起義提前兩小時舉行。起義軍以頸系紅領帶、左臂扎白毛巾為標志,朱德也把身上的毛瑟手槍系上紅飄帶,前往自己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
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領導下,朱德與賀龍、葉挺、劉伯承等人一起率領在黨直接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2萬多人,發動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起義勝利后,朱德在自己的這支毛瑟手槍上刻下“南昌暴動紀念 朱德自用”10個字以作留念。
其后,南昌起義部隊戰略轉移南下,朱德借助他在滇軍時的聲望和舊誼,得到駐贛粵滇軍將領協力相助。在朱德領導下,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得以保存,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開辟了人民革命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光輝道路。
195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籌建陳列室,從朱德處征集此槍。1959年,此槍被移交至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作為國家一級文物珍藏并展出。
參觀的人們駐足于這支毛瑟手槍面前,仿佛聽到了那昭示著漫漫長夜之后黎明來臨的南昌城內的第一聲槍響,仿佛看到了南昌城頭那令白色恐怖黯然失色的飛卷的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