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的十九大以來的5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其中,“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既是對過去5年偉大成就的深刻總結,也是對未來新征程上全黨全社會提出的根本期待和總體要求。
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前進必須一以貫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經過長期探索,一次又一次碰壁、覺醒、突破,才得以成功開創并不斷發展的,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具體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旗幟,是道路,是偉大事業,還是制度保障。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偉大旗幟,規定和引領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后,從黨的十三大開始一直到黨的十九大,7次代表大會報告的主題詞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在這一偉大、團結、勝利的旗幟的引領下,我們才能始終沿著正確方向闊步前行。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道路。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偉大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我們的一切奮斗與創造,歸根結底都是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也好,“四個全面”也好,都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規劃與布局。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制度保障。經過幾十年建設、創新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發展成為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體系,構成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這四個方面充分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地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毫不動搖、一以貫之。
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就是一部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奮發有為的歷史。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前進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全黨全社會在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認識的同時,必須對黨的事業始終充滿激情,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才有可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事實也正是如此。縱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這一歷史正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奮發有為,進而不斷書寫民族史詩、創造人間奇跡的歷史。進入新時代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全黨全社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等一個又一個重大“戰役”,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重大難關,經受住了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才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推向前進。
新征程上必須繼續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前10年,我們的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些值得我們深深為之驕傲與自豪。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事實上,新時代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涵蓋領域的廣泛性、觸及利益格局調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問題的尖銳性、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艱巨性、進行偉大斗爭形勢的復雜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我們一刻也不能有。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專門強調,“全黨必須深刻認識到,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將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長期存在”。特別是對于精神懈怠的危險,我們必須高度警惕。當前,我國已經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特別是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將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宏觀展望,并重點部署未來5年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遙望前方,任重而道遠。我們別無選擇,唯有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為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繼續奮斗。
(作者為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基地教授,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