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團繼續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實施“能源為主、適度多元、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實施“立足首都、依托京津冀、拓展全國、走向世界”的空間布局戰略,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努力提升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努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著力建設成為管理模式先進、盈利能力穩健、人才隊伍精干、綠色安全高效,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首都綜合能源服務集團。
?國家能源局《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8]47號)出臺后,風電行業被認為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新時代”的風電行業會有哪些新變化? 有業內人士用一句話概括了“新”在何處:多年來由政策、規劃等外部驅動的風電行業,將真正轉變為經濟回報下的內驅動增長。
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高速增長的時代或將結束。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而在分布式光伏方面,今年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建設規模。此外,將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補貼強度。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技術不斷創新突破、全球領先,并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完整的光伏產業鏈。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光伏發電棄光問題顯現以及補貼需求持續擴大等問題,直接影響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需要根據新形勢、新要求調整發展思路,完善發展政策。
“我國光
經歷17年的風雨洗禮,上海合作組織由最初聚焦于地區安全和平穩定,發展成為今天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密切合作的區域性多邊合作組織。尤其是在能源領域,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合作更是亮點頻現。
區域能源合作更緊密
近年來,國際能源合作出現新趨勢:生產中心“西移”,消費中心“東擴”。俄羅斯、中亞地區油氣生產上升到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和印度能源消費量不斷增加,國際能源生產消費格局的變化,讓上合組織成員國合作更為緊密。
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為例,能源貿易占中哈貿易的比重達30%。相關產業為哈薩克斯坦創造了3萬多個就業崗位。此外,印度與俄羅斯近日也就能源合作密切磋商并達成共識。
2013年成立的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是上合組織框架下發展和擴大能源合作的開放性多邊平臺。俱樂部高官會第
2018年一季度,我國能源供需呈現穩定增長態勢,能源消費結構繼續優化,節能降耗取得新進展。
一、能源生產[1]穩定增長,能源進口[2]增長較快
能源生產穩定增長。原煤產量同比增長3.9%,增速比2017年全年加快0.8個百分點,生產企業數比去產能政策實施前的2015年減少1/3,戶均產量比2015年同期提高8萬噸左右,企業平均規模明顯擴大,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原油產量下降2.0%,降幅比2017年全年收窄2.0個百分點,日均產量自2017年7月起連續8個報告期保持在52萬噸左右,基本結束了2016年開始的持續下滑態勢,步入平穩階段。天然氣產量增長3.3%,日均產量4.4億立方米,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供暖季期間,保持歷史最高水平,但受基數較高影響,增速比2017年全年回落5.2個百分點。電力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各派出能源監管機構,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內蒙古電力公司:?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范可再生能源行業管理,減輕可再生能源企業(含其他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以下同)投資經營負擔,促進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支持可再生能源相關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現就有關政策落實的要求和支持措施通知如下。?
一、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切實保障可再生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一)嚴格執行可再生能源發電保障性收購制度。對符合國家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以及在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下達的年度建設規模內,經省級能源管理部門列入年度實施方案,且符合國家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及產業投資環境監測預警機制、市場環境監測評價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第三年,去產能工作的指向更加具體,路徑更加清晰。4月19日,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以下簡稱會議),部署安排2018年鋼鐵、煤炭、煤電去產能重點工作。《關于做好2018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同期發布。
2018年,我國將再退出粗鋼產能3000萬噸左右,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間壓減粗鋼產能1.5億噸的上限目標任務;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確保8億噸左右煤炭去產能目標實現三年“大頭落地”;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含燃煤自備機組),2018年全國淘汰煤電落后產能400萬千瓦。
會議指出,2018年化解過剩產能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去產能,實現由總量性去產能為主轉向結構性
4月19日訊 今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等六部門印發《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
《計劃》提出要加快提升光伏產業智能制造水平,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光伏產業深度融合,鼓勵特色行業智能光伏應用,促進我國光伏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廠建設成效顯著,行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實現突破,支撐光伏智能制造的軟件和裝備等競爭力顯著提升;智能光伏產品供應能力增強并形成品牌效應,“走出去”步伐加快;智能光伏系統建設與運維水平提升并在多領域大規模應用,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計劃》還對不同部門具體牽頭工作內容進行了細化分工。工信部牽頭負責
4月8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獲悉,今年一季度,全國發用電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快速增長態勢,處于近年來較高水平。其中,據調度快報數據,一季度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0.0%。1-2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3.3%,創5年來新高。
進入4月份以來,全國發電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據調度快報數據,4月1-6日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0.04%,同比提高4.62個百分點,國家發改委預計4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據調度快報數據,一季度全國發電量1.5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0%,其中,火電1.18萬億千瓦時,增長8.7%;水電1993.6億千瓦時,增長2.7%;風電955.6億千瓦時,增長37.9%;太陽能發電273億千瓦時,增長58.7%。
用電量也保持了較高速的增長。數據顯